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你也会有人嫉妒第120节(1 / 2)





  萧绮闭了下眼:“姜禹,你有点不讲理了。我开始只是在跟你讨论,担心我掌握不好尺度,你会觉得我是在针对你。你干嘛要东拉西扯的?”

  姜禹没有立刻接话,他看向窗外,思考了几秒,随即又转回来,说:“你没有看出来是因为这件事我更擅长自我调适,我比你多了几次经验,慢慢的你也会习惯。至于你刚才的担心,我已经明白了,放心,我不会往心里去。因为这样的心态我经历过,我知道你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不是,等等……”萧绮抬了下手,“你有几次经验?你……”

  萧绮的表情变了又变,十分精彩。

  姜禹先是皱眉,遂破天荒的翻了下眼皮,及时阻止她的脑补:“我没有背着你发展过别的感情,也没有脚踩两只船。那几次经验,都是从你这里来的。”

  萧绮:“哈?”

  一阵沉默。

  姜禹已经恢复如常:“咱们结婚前,你交往过三个男朋友,离婚后,复合前,你也发展过别的感情,我一直都在适应。关系上,咱们每次都结束的很干净,但我的感情并没有斩断,我只能在还没有斩断的感情和已经划分清楚的关系之间自我调试。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烦恼,现在看到你也有了,我终于放心了。”

  萧绮:“…………”

  第98章

  萧绮没有和姜禹争辩她到底还有没有感觉这件事, 感觉是她自己的,她自己难道不清楚吗,姜禹竟然摆出一副“萧绮专家”的姿态, 自以为他的解读就是权威、真理, 真是要多搞笑有多搞笑。

  按照他的说法, 她会纠结分手后的相处模式,就等于还对他有感觉——这样的认知就跟给他颁发了勋章一样。

  给他脸了。

  该怎么说呢,他们对感情的处理方式真的相差太多。

  在克制和隐藏情绪这块, 姜禹是熟练工种,他的情绪不外露, 哪怕心里再喜欢或厌恶, 表面上也不会有多大差异, 这就导致了如果他自己不说,别人都不知道他在计较。

  在这种事情上萧绮就刚好相反,她从不为难自己,于是感到为难的就成了对方。

  说好听点,他们是互补, 难听点, 就是互掐。

  如果没感觉了,她会选择非常直接的表达方式, 明白告诉对方自己想要结束,然后就“翻脸无情”的恢复单身,或者去开始下一段。

  要是分开了还拖拖拉拉,自怨自艾,那就是自虐了, 除非就好这一口, 就喜欢苦中取乐, 否则真是没必要。

  这就像是萧绮的表姑,在感情上缠缠绵绵,不死不休,在一起痛苦,分开了更痛苦,于是又在一起,换的只是痛苦的方式,并没有换掉痛苦本身。

  以萧绮的性格,断不会允许自己陷入这样的轮回,就跟卡bug一样。

  当然,她也不会回应姜禹对她下的定义。

  说到精神胜利法,还是他厉害,在一番自我脑补、自我攻略之后,笑得跟个神经病一样。

  萧绮瞪了他一眼,直接下车,头也不回地往屋里走。

  他一直都是个疯子,就没好过。

  ……

  萧绮回到家并没有休息,卸妆洗漱之后困意全无,就休息片刻就来到衣帽间,将所有门都打开,挨个儿审视自己的战利品。

  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买的,也有自己做的,风格迥异,不仅有上班通用的套装,也有适合夜生活的晚装,还有日常休闲穿搭。

  她时不时就会在网上搜索当下街拍和机场照,还有类似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面总有一大批网红日常晒单。

  现在几乎是“全民”带货的时代,这股风气未来只会更甚,不差钱的就买奢侈品,用来区分普通人的穿搭,差钱的就找平替,将“便宜”玩出一种不便宜的感觉。

  无论是哪一种,品位都是靠钱堆砌的。

  只不过萧绮寻找的不是时下的流行元素,也不是大家最追捧的热销单品,更不是新潮、前卫,而是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变”。

  是的,就是不变。

  她要找的就是那些无论是放在当下,还是放在四十年前的欧洲,或是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都同样受到青睐的元素和单品,说白了是既复古又不老土的东西。

  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喜好,哪几件衣服她私下里穿得最多,犯懒盲选都不会出错?

  首先就是颜色,有的颜色无论怎么搭配都是经典,比如老钱最爱的黑白灰驼,再比如年轻潮流最爱的浅色系亮色,前者更适合秋冬,后者则代表春夏。

  颜色的变化看似简单,但学过美术的人或是稍稍懂得一点色彩技巧都会知道,一件看似简单的衣服,只要稍微调一下色调,就能从三位数跳到五位数。

  《穿prada的女王》里有一段经典台词,说的就是色彩。

  当“女王”米兰达和下属们讨论杂志穿搭时,其中一位女下属拿出两条装饰皮带,说很难选,它们很不一样,安迪却突兀地笑了一声,引起几人的侧目。

  在女主角安迪的眼中,它们几乎一模一样,差不多的颜色,只不过是皮带上的装饰扣有点差异罢了。

  安迪的言论引起米兰达的鄙视,但那不是消费上的鄙视,而是观点和眼界上的。

  米兰达便比划着安迪身上的蓝色绒衫说——你以为你是按照自己的意思选出这件衣服,实际上,是奥斯卡.德拉伦塔在2002年的发布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它又出现在八位设计师的发布会上,风靡于世界各地,又流入中档品牌,最后到廉价卖场。它价值几千万美金,花费了无数人的心血。你以为这件衣服是你选的,其实是这间屋子里的人帮你选的。

  这番话或许不够准确,但道理却是明摆着的。

  商业社会充斥着心理学,不仅有销售心理学,也有色彩心理学,一抹现在看似简单的天蓝色,它首先做到了吸引八位塔尖设计师的注意力,他们抓到了那抹蓝,抓到了商机,然后将它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里,又以超过八倍的覆盖力影响到品牌用户。

  而这种影响力,就像是“病毒”蔓延一样,很快就覆盖了全世界的时尚圈。

  在二十年前,它风靡一时。

  到了今天,它仍然是夏季流行色的主色调之一。

  而除了颜色之外,还有格子、条纹、碎花,这些几十年都没有退出时尚舞台的经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