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196节(1 / 2)





  “子容公——请留步!”

  明远却乘船匆匆而来,他所乘坐的小舟将他在最近的小码头上放下。明远一跃便上岸,船公放下手中的摇橹,赶紧将一枚放在船舱中的匣子递给已经上岸的明远。

  “子容公,”明远抱着那枚匣子,快步来到苏轼与苏颂面前。年轻人脸上挂满笑容,开口道:“幸不辱命。”

  苏轼见状大喜:“远之,你是成功了吗?”

  苏颂却想:这……这不可能啊!

  距离上次与这少年讨论擒纵机构的原理,才不过区区两日的工夫。怎么可能真连实物都做出来了。

  苏轼却对明远的能耐深信不疑,连忙将明远往驿馆里迎。

  “快来,远之……子容兄,放心,耽误不了你的行程。”

  三人赶紧来到驿馆用来会客的一个小花厅中。明远刚才一路行来,走得有些急了,额头有些汗津津的,倒更衬得他肌肤白皙,像是刚刚洗过一把脸似的。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木匣放在桌面上,然后打开。

  苏轼与苏颂同时探头,只见里面填满了稻草与刨花,在这些东西里,放置着一枚大约七寸长、五寸宽的物品。

  与此同时,二苏都能听见一种轻微的,但极有节律的声响:咔嗒、咔嗒、咔嗒……

  明远伸手进匣,将东西小心翼翼地抱出来,放在桌面上,推到苏颂面前。

  苏颂这才看清,这是七寸长、五寸宽、六寸高的一个木匣子。

  最奇特的是,这木匣子的一面是一面浅色木料制成的平面,上面标有十二枚刻度。

  在这个平面的正中央,钉有两枚指针,正各自指着平面上不同的方向。

  二苏同时大声问道:“做出来啦?”

  声音里苏颂多是“惊”,而苏轼多是“喜”。

  明远点点头,指着与那标有刻度的平面相对的匣子一面上突出的一枚旋钮说:“一天两次,将这里的发条上紧,这里的时钟指针便可以指示时间。”

  苏颂是万万没想到,明远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实物做出来了。

  他看了明远一眼,强抑着激动,道:“打开给老夫看看!”

  明远一点头,显然是早就料到了苏颂会有这要求。他立即伸手,将这只木匣上方的一片薄木板先卸了下来,露出里面的器件结构。

  与此同时,早先那还嫌轻微的“咔嗒”声,此刻听来格外清晰,正是那发条牵动擒纵装置的声音。

  苏颂细看,果然见黄铜打制而成的擒纵装置运作良好,并带动大大小小的齿轮,最终造就两枚指针,令其能够按照既定的速率运动。

  明远为二苏解说:“……这一枚是时针,每半个时辰会移动一格,而这一枚是分针,每半个时辰会绕轴一周。”

  他话音刚落,苏轼好奇的声音响起:“为什么偏偏是半个时辰呢?”

  明远早就打过腹稿,当下回答道:“一开始在表盘上设计了十二个刻度。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机械钟,每六个时辰就要上一次发条,否则发条失去了劲道,指针就不动了。”

  “所以我就让工匠们退而求其次,让每个刻度指示半个时辰。如此一来,指针走过一圈就意味着要重新上发条了。”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

  但其实明远只是找了个借口——他实在是习惯了一天24小时的计时制度,无法再改回十二时辰的计时习惯。

  苏轼从不怀疑有它,当即点点头,道:“有道理!”

  明远顿时松了一口气,又补充道:“这样改动了之后,我觉得,好像时间变紧迫了。以往玩乐一个时辰不觉得如何,现在则是一下子抛费两个‘小时辰’……让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

  苏轼与苏颂同时低头想了想,两人都道:“似乎是这样的。”

  将一天的时间分为更精细的等份,似乎能做成更多的事。

  于是,苏轼便道:“不如远之你先按这种方法制作机械钟……”

  苏颂也道:“不如先将这枚机械钟赠与老夫,让老夫先替你体验一回?”

  明远有些哭笑不得地望着苏颂,没想到这位斜杠中年、各个领域都有涉猎,无所不能的大科学家,竟然如此看重他赶制出的机械钟,一开口就想把这个平行时空里的第一个时钟样品讨走。

  “岂敢岂敢,”

  明远假客气:“子容公见爱,小可焉有不与之理?”

  “但我本来还想着,在这机械钟上多做一点花样,比如,时针每转过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辰,就能敲动什么东西,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又或者是有什么能从这钟面上弹出来,提示我等……逝者如斯夫,时光不等人。”

  明远杂七杂八地将他记忆里所知的那些花式“自鸣钟”都形容了一通。

  苏颂却笑着道:“不难!”

  明远:唉?

  “远之将这一台机械钟交与老夫。老夫此去婺州无事,一路上就替你把那‘报时’的装置都给你画成图样!”

  明远:“真的?”

  他见到苏颂一脸的跃跃欲试,终于明白了。

  敢情是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打动了苏颂,让这位也忍不住技痒,也想出一分力,将他脑海里构想的“机械钟”成为现实。

  “比之皇家钦天监所用的水运仪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