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那个漂亮的男知青第46节(2 / 2)


  知青点那个潮湿阴冷的屋子根本没法比。

  不得不说,当苏烟躺在干燥暖和的被窝里时,她再次犹豫了。

  苏烟这次在家待的时间不长,所以第二天一早,苏母就借着带她买年货的由头出去见人了,也见到了那位蒋叔叔的儿子。

  第五十三章 苏烟今天……

  苏烟今天穿了一身浅红格子的袄子, 这是苏母特意给她做的,放在橱柜里没寄过去,就是想着她回来能穿。用的料子是她在纺织厂拿的, 是今年新产的好料子, 里面参杂了北方进来的羊毛, 很是保暖,外面都买不到,所以特意请了人做。

  样式还很时髦,苏母在纺织厂上班, 那里不仅纺织布, 也有做成衣的车间,苏母人缘不错, 麻烦人做了当下比较流行的款式。

  袄子长度到大腿中间,下面穿了件苏烟自己做的萝卜裤, 裤子长了, 卷了两道,脚下套着一双黑色的高帮棉鞋, 这样一身,穿在后世也不落伍。

  加上苏烟本来就长得好看, 皮肤水灵灵的, 眼睛又大又亮,头上戴着一个黑色的毛线帽子, 乌黑的长发披散下来, 衬得小脸又白又嫩。

  这毛线帽子还是苏母朋友从北方寄过来的, 那个阿姨跟着丈夫在北边随军,那里要冷很多,保暖的东西也更多。

  苏烟原以为真的只是陪着苏母出来逛逛, 市里能逛的地方就多了,不像乡下那边,哪怕是县城也只有一家供销社,市里除了供销社还有百货商店,还不止一家。

  他们去的是市里最大的燎原百货商店,三层楼,已经初步有后世商场的规模了,里面不仅卖衣服鞋子什么的,还有吃的店。

  苏母带着苏烟与站在商店门口的母子俩汇合,女人看着比苏母年轻一点,但也年轻不到哪里去,脸蛋圆圆的,笑起来看着很和气,苏母让苏烟喊“杨阿姨”。

  苏烟乖乖喊了一声,“杨阿姨好。”

  杨阿姨旁边站着一个年轻的男子,个子不高,看着跟文雪青差不多。苏烟也发现了,这个年代男子好像都不怎么高,一米七以上的都算不错的了,还有很多跟她差不多高,楼斯白能长那么高,应该是跟他家基因有关。

  这个年轻男子姓蒋,叫蒋昌国,也就是苏父朋友的那个儿子,今年二十四,比苏烟大几岁,长得只能算一般,跟苏父信中夸的俊俏精神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属于扔到人堆中认不出来的那种。

  苏烟打量了一眼,然后在心里偷偷比较了一番,发现这人外貌比不上楼斯白就算了,连文雪青都比不上,文雪青虽然个子不高,但至少脸还挺耐看的。

  苏烟也知道看人不能太过注重外貌,这样不太好,所以面上没有半分显露。

  苏母还在给苏烟介绍,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眼睛却不动声色打量着,这也是她第一次看见蒋家这个儿子,丈夫口中夸的不行的小伙子,在她看来也就一般般。

  不得不说,母女俩在看男人方面,好像都有点颜控。

  苏母表现的很热情,让苏烟喊“哥哥”。

  苏烟还没开口,对面的杨阿姨就笑着说,“喊什么哥哥啊,直接喊昌国就行了。”

  然后扭过头看自己儿子,“这是你苏伯父的女儿,叫苏烟,怎么样?长得漂亮吧?你们俩小时候还玩过呢。”

  蒋昌国对苏烟笑笑,毕竟在政府部门上班,待人接物比一般人圆滑礼貌,嘴里客气打了声招呼,“你好,苏烟,我是蒋昌国,很高兴认识你。”

  杨阿姨笑着哎哟哟了两声,“这孩子,现在又不是在上班,整的这么严肃做什么?”

  说完就拉着苏烟的手,脸上神色高兴的不得了,“你这丫头,小时候我看到就觉得好看,没想到长大更不得了,当初听你爸说下乡插队,阿姨真是心疼坏了,今天多买点吃的,阿姨付钱。”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苏烟往里走。

  苏烟面上努力笑着,心里却不大喜欢这阿姨的自来熟。

  苏母跟蒋昌国走在后面说着话。

  杨阿姨人有些热情过头了,说给苏烟买吃的还真买了不少吃的,又是糖又是饼干什么的,苏烟说不要还不行。

  苏母也不是爱占人便宜的性子,尤其两家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呢,所以逛着的时候趁着给苏父毛衣,也顺便给蒋昌国买了一件。

  在她看来,他们苏家又不比蒋家差了什么,蒋家男人说的好听,一个在林业局工作,一个在市政府,但论起人脉来,哪有苏父的机械厂副厂长广?要不是苏父现在是敏感期,不好用自己的关系将闺女调回城,也不至于愿意跟蒋家成亲。

  朋友和结亲,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关系,别看现在姓杨的女人笑的开心,等女儿真正嫁过去后,可不一定就这么好相处了,尤其蒋家这个儿子还是个临时工,这是苏母有些看不上的地方,说的好听过几年可能转正,但那时候肯定要用些关系的,说不准还要他们老苏出马。

  尤其这孩子长得还不怎么好看,苏母一想到自家闺女的漂亮脸蛋,再看看身边这个男孩,心里就有些不得劲儿,感觉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不过她也是人精了,脸上依旧笑得温柔,然后轻声细语问着一些话。

  蒋昌国眼睛时不时在前面的苏烟身上停留一会儿,面对苏母一些家常话的问题,比如平时工作忙不忙,上面领导好不好相处,她有认识的朋友在那里工作,如果有为难他的可以跟她说,还有他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菜,辣的还是清淡的……

  看似边边角角,但却让苏母拐着弯将人摸清了七七八八。

  整整逛了一上午,最后在百货商店里找了家菜馆吃的,点了三道菜,吃完就离开了,在百货商店门口分手。

  杨阿姨还让苏烟过完年去他们家玩,苏母笑笑,说了两句客气的话。

  回去的路上苏烟和苏母一时间都没说话,苏烟是心里纠结,她感觉人不能对比,一对比就容易出事,如果以前没见过楼斯白,她或许还能心平气和些,但接触过楼斯白,再接触过文雪青,甚至在她心里,感觉蒋昌国连惜字如金的张知青都比上,至少张知青外貌还是不错的。

  想来想去,她觉得外貌还是真的挺重要的,至少以后生气吵架时,她能看在对方的脸上少生点气,最后忍不住了,犹犹豫豫开口,“妈,要不我再等等?”

  其实乡下也没那么苦的。

  当初看信的时候,她还真以为像苏父说的那样长的不错,现在她怀疑苏父眼睛有问题。

  苏母沉默了一下,没把话说死,“我回去再跟你爸商量商量。”

  虽是这么说,但在心里已经不考虑这个蒋昌国了,觉得这孩子性子有点面,能力也一般,闺女要真是嫁过去的话,恐怕还要看婆婆的脸色。

  但她也不想真的让闺女一直待在乡下,好在她前段时间就在准备了,也没全听了老苏的话,自己也在托关系找适龄的男青年。

  就比如给苏烟寄帽子的那位随军朋友,本来都好几年没有联系了,今年还是她主动联系的人,就是听说她家里有个当兵的儿子。

  不过这事她就没跟苏烟说了,那孩子她还没见过,担心连蒋昌国都比不上。

  母女俩一上午都没买什么东西,就纯逛街了,明天就是除夕,回到家后苏母就将苏父赶出去买年货。其实东西已经买了不少,已经不缺什么了,就是差些新鲜的菜,肉可能也不够,每年过年家里都会来不少人。

  苏父早上已经出门买肉了,除了好几大块猪肉,还买到了一块牛肉,应该是城郊的老黄牛死了,拉到城里来买,牛肉贵,也只有城里人舍得花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