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章(1 / 2)





  等李治回来陪她一同用膳的时候,还特意把太常寺的大乐署的人给唤来揍了宫廷乐。

  把阿宝阿福带在身边,只是这两只给喂了稠粥,里边还加了碎肉沫。此时听到音乐,阿宝开心地挥了挥手臂,然后又坐着让花信喂饭,阿福倒是侧耳听着,眼睛不错地朝来声的方向去看。

  一家子用了膳,看了阿宝吃得满嘴都是,孙茗就拿帕子在给她擦了擦,又顺道给阿福也擦了擦,得了阿福甜甜一声“阿娘”的叫唤。

  把闺女交给花信看着,又不放心地叫花蕊也一同看顾,她才搀着李治一同往庭院里走。

  今天雪天早就过了,天气却没有丝毫转暖的迹象,但也并不太冷。

  两人身上都是着了厚重的斗篷,就是在宫灯柔和的光鲜下,都透出一丝热闹和暖意来。

  李治与她缓缓行着,一边回忆道:“如果在民间,还能交友赏春,办个探春宴。如今却是不能了。”

  想想也是,他如今已是九五之尊,再没有当初还是储君时候的那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了。当时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与同样年轻的才子们说话都如同普通的友人,现在怕是不能够了。

  孙茗只好依言宽慰他:“人原本就是各司其职,如今你是位高权重,可以办国宴,可以施与他人庇荫,这就比寻常人强了不知道多少。”

  李治听后失笑,再想想她说的总有那么几分道理,这才道:“所以孤家寡人,说得就是我这般。”

  听后止了步,勾着他颈间,把他脸往下压,俩人一对视,孙茗就道:“不论如何,不是还有我,还有阿宝阿福,还有腹中皇儿与九郎一起。”

  李治听得大为感动……

  他年纪更轻的时候,虽然也喜欢美人,但不过是爱那艳丽的皮,但自从与孙茗这样贴心,反倒觉得庸脂俗粉普通皆不能入眼,就是再见了从前万般宠爱的珍儿,也总是失了些味道。

  现在孙茗这样驻在他心头上,在这样良宵佳节里,在身后嘤嘤唱声中,心中一番火热,只觉得无比熨帖。

  两人朝着院子里弹奏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奢靡的乐谱,李治低头看着她婉转柔媚的脸,双手紧紧拉着她的……

  ☆、第69章 陆拾玖

  纪王李慎,是李世民的第十一个儿子,与如今的圣人同年。

  李慎自幼早慧,且好学,得太宗皇帝和韦贵妃的万般宠爱,实是在娇宠中成长。尤其中宫皇后早逝,他的身份更是水涨船高起来。

  但他从小就知道,前头有两个哥哥乃中宫所出,无论如何,他的庇荫不过全来自父皇罢了,所以从来没有肖想过任何不属于他的东西。

  直至贞观十七年,随着废太子与魏王被废、被贬,冷眼看着李恪跳出来收买民心……

  即使才龆年如他也知道,定是不能成事的。

  彼时,父皇正值壮年,就是不猜忌他,长孙无忌也不会放着魏王不去拉一把,却叫他拔了头筹。

  阿娘一生地位显赫,站得高,也看得分明,扭头就交代他千万与李治交好。

  其实根本不消她说,他与李治从小玩在一起,除了年纪相近,身份相当以外,当然也有因为李治是储君的弟弟,是父皇最为宠爱的儿子之一。

  最后不过是,易了储,太子换了李治做罢了。

  但再一想,这却是……更好了!

  他定会如河间献王那般既不卷入争权夺势,又能全身而退,带着阿娘一起……

  于是从此以后,他对李治也就更真诚了。

  如今,圣人继位,一切归于平静。

  到了永徽元年,正月里,李恪竟然回到长安……

  这几日年节连日下来,李恪几次邀他饮宴,推脱数次,实在推脱不开,这才拉着李贞一同赴宴。

  无论他如何看待李恪的,但要说他为人确实还真心不错,与人相交皆是真心实意,毫无参上半点虚假,总是这样恰到好处。

  宴席偶然间是识得吴王妃的胞妹萧氏三娘……

  萧婒自席上第一眼见了李慎确实惊讶。之前她急于反对吴王与阿姐促成亲事,不过是堵着一口气,何况当时也根本没有瞧清楚这个纪王。

  如今打了个照面,那清俊的容貌,不凡的气度,确实丝毫没有输给圣人……

  但纪王呢?

  李慎压根就没把萧三娘放在心上,尤其李恪越是极力促成,他越不能接受。

  纪王妃虽出身于鲜卑,父辈不过尚书库部,算不得多有身份,且又体弱,常年卧病在床。只是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想过考虑续弦这回事!别说如今王妃尚且好好地,就是病逝,他也决计不能与李恪成为连襟。

  他们只当李治仁弱,只可惜,废太子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竟是都忘了……

  然后散宴之后,李慎就入宫求见,与李治商谈了许久。

  李治对于李慎有兄弟之宜,自然信任几分。

  数年来,兄弟几个时常一同读书,一同围猎,又凑在一处说话,哥几个什么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哪怕起先听他说起来龙去脉还有两份疑虑,但深想一下,也就疑虑尽消了。作为大唐的帝皇,被李世民亲自挑选的储君,他这份气量还是有的!

  所以对于李慎请求出藩一事,几经考虑,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虽然李慎没有说出口,但李治知道他定是极希望能带着韦贵妃随行。

  曾几何时,他也为这些前朝妃嫔的去留所虑,直到孙茗与他的一席话,才叫他豁然开朗。何况,兄弟又从前时起支持他,他也并非没有度量地去猜忌。

  于是年后,李治任命李慎为左卫大将军,又敕封韦贵妃为纪国太妃,令她随纪王出藩。

  想想也不能有所偏颇,又大加封赏,也任命李贞为左卫大将军,敕封燕德妃为越过太妃,随越王前往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