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章(1 / 2)





  再后来,长孙曦也听了她的牢骚,笑着把人一搂,道:“强扭的瓜不甜,我儿都不错,何愁娶不得佳妇,何必高攀公主呢?”

  此话,瞬间就得了新兴无数个白眼……

  当然在抱孙不抱子的年代,虽然长孙曦人前一副温润的模样,人后还是手持教条,严肃地训自己的儿子们。

  而万寿殿的孙茗呢?也正在烦恼着。

  随着阿宜的出生,孙茗也没有料到,会有一天,她竟是觉得万寿殿人来人往的,凭地多了这样许多。

  按照标配来说,一个皇子身边近身服侍的乳娘除外,侍婢就要有十余人,内侍六人。

  当初她生下两个闺女的时候,也因为李治尚且只是个太子,她也不过是个良娣,不宜太过张扬,加之处罚了两个乳娘,身边一直就再没有增加服侍的人。如今阿宜即将满月,李治直接直接拨了二十余人供她挑选,还亏地当时听了她的话而再没增加乳娘。

  所以即使还没看过那几个宫婢,她在屋子里待着都能听到院子里进进出出繁忙的声音。

  花枝脾性大,又重规矩,一旦听到不合时宜的动静,一搁手上的物事就出了屋子教训人了。

  当然也没有哪个小丫头有胆与她强辩,只好唯唯地听训。

  其实,按照孙茗的本意,是无需这么多人服侍的,虽然万寿殿挺大,但来来去去就这些事,现在无非多了个皇子,尚且还这样小,哪用得着这许多人?

  虽是小事,但也无需凭着这些叫人觉得她铺张好奢,所以在李治每日雷打不动地回来以后,就犹犹豫豫地捏着他的袖子,想着怎么开口说了。

  李治一回来就瞧见她扭扭捏捏的样子,像是有话要说,却又不肯开口,就索性坐在床头,让她靠着他肩,一边揉着她脑后的长发,见她逐渐放松下来,才问起:“你我还有什么事不好言说的?就是谁惹你不痛快了,打发了就是,何必做这脸色?”

  拿眼望上一翻,瞟了他一眼。她这般诸多顾虑,无非顾忌他的面子,既然他自己主动问起,她也就说了:“我就是觉得服侍的人太多,何况皇儿这样小,哪用得着那些人?”

  李治顿时失笑:“就为这点事?嫌人多嘈杂,都打发去当粗实的就好,就这点事也要费心思?”

  孙茗立时反驳道:“我也是怕人弹劾说我骄奢,”说到一半,就见李治一脸惊奇又跟看二货一般的神色,声音也顿时轻了许多:“何况,原本我这儿的人已是许多,放着也浪费。九郎,你就不担心被人弹劾?”

  她又何尝想为这种小事担忧,但她这万寿殿,光主店偏殿洒扫的宫婢就有十数人,身边近身服侍的花枝花蕊几人都除外,普通掌针线的、煮茶煮水的、掌管内库的、门边等候待命的之流又是十数人之多,阿宝阿福近身看着的就一个花信,可身后可是跟着四至八个日夜不辍地跟着的宫婢,如今又给阿宜添了这些人,她着万寿殿少说也有五、六十人……

  她可打听了,就是王皇后的立政殿至多也不过二十多人服侍罢了!

  这样一比着,可不更打眼了?

  唐朝的官很多都是铮铮傲骨,都敢直接在朝堂上谏言,更甚者都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了……

  她可不愿借着这点小事就被人背地里喊妖妃!

  李治先是认真地听她说话,从她说了上半句开始,就知道她往下要说什么了,边笑边听完,这才开口道:“不过是添了服侍皇儿的人罢了,等阿宜长大些,就要迁宫去读书,这些人都是要跟过去服侍的,自然从幼时起就要照顾他起居了。”说到这里,李治又提了闺女:“就是阿宝阿福也要迁至凤阳阁,你等再过些年,也要为她们物色人选了,等以后她们出嫁,都是要跟着出宫的。”

  孙茗听了,心中一揪,她委实也没想到,孩子们大了竟是要离开她身边么,一慌张,就抓了他手臂,蹙起了眉头:“可不可以叫他们一直待在我身边?”

  她这句话实在也没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过是脱口而出的话,此时见李治也跟着皱眉,就又道:“我知道皇儿大了,是要出宫建府、要去封地、要出嫁,在那之前就不能与我同住吗?反正万寿殿这样大,几个偏殿的屋子这样多,又并非住不下。”

  听出来她这是一腔慈母之心,李治也舒展了眉头,握着她的手:“我知道你不舍得,我又何尝舍得?不过他们只是迁宫,每日照常可以来万寿殿与你说说话……你看,就算他们现在都与你同住一个屋檐下,你不也没有时时见他们?”

  那有怎么一样?明知道孩子就在身边,当然想看见就能看见了!只是李治已经与她说得这样明白了,她就是说得再多也枉然,只希望孩子不要太快长大了……

  李治知道她并未有完全死心,也不急着再论,最后也不过说了一句:“何况,皇儿年纪一长,也不适合待在后宫,落人口实。”

  此事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接了过去。

  ☆、第80章 捌拾

  日子就在孙茗做月子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淌过,很快过了九月,又到了十月上旬。

  孙茗听了卢氏说的话,知道在月子的时候把身子养好,于女人来说诸多益处,自然也都受用了。虽然多待了些时日,因着早就习惯了,熬着熬着,也就过来了。

  然后在阿宜满月的时候,李治就给他起了名字,单名一个贤。

  起初孙茗也吓了好大一跳。历史上,李贤不得善终,这可绝非带有福气的好名字……

  在李治一脸开心的时候,她数次都想拒了这名字,想来想去,最后反而是她自己想通了。

  想要万事按照历史走,可历史却早就变了样。历史上,李治的五皇子应是武媚娘所出的李弘,而非李贤,若为个名字较真,倒大可不必。

  而且贤这字,也寄托了李治对儿子明、德、良、哲等美丽的寄托,她似乎也说不出什么不好的来。

  既然想开了,她也就随他去,且儿孙自有儿孙福,大不了她日后多紧着些、看着些。

  李贤现如今一个多月,出落地白白嫩嫩的,脸上依稀还有浅浅的酒窝,极为讨人欢喜。现在已经会简单的“啊,嗯”地哼哼叫唤,对他喊“阿宜”,也会对你有些许反应。

  再之后,随着孙茗出了月子,被李治特赦出宫去的徐婉也回来了。

  徐婉回宫的时候,正值金秋。

  许是因着丧事的缘故,人显得越发清瘦了些,穿着一身浅色的高腰襦裙,梳着一头的簪花高髻,李治远远一瞧,倒怀念起孙茗刚入东宫的时候,与眼前的徐婕妤竟是一般无二。

  徐婉要来面谒圣人,自然一番精心的打扮,也非时下流行的红妆,而是淡扫蛾眉,显得极为清丽。

  李治刚刚从政务中抬头,顺带自己也松快松快,见了徐婉,失神了一瞬后,原本心里应是更加不喜她的,但联想到徐太妃的万千深情来,倒也不忍苛责她。

  招了招手,把人唤到近处,见她清瘦的一张小脸,凭得显得越发年轻,也就不免对她稍稍宽容了些:“已将你阿姐陪葬在昭陵石室,我打算为追封她为贤妃,你这个做妹妹的,也是颜面有光。”

  话刚落下,徐婉惊地跪了身,紧张地几番措辞都说不出什么话来,被李治搀着起身,也不敢抬头看他一眼,只低垂着首,露出后颈一片胜雪的肌肤。

  李治就是原本还有几句话说,但此情此景,倒颇有些意动……行云流水的施礼,一举一动的轻盈,实在是、太像了……

  自从登记为帝,他从来都忙于政事,于女色上却是鲜为,这徐良娣几次都叫他忆起初见贵妃时候的那番娇态,以及当时更为年轻时候的自己,不知不觉,就捏了她下颔,将她头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