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失忆后我成了太子良娣第38节(2 / 2)


  葡萄笑话她:“小丫头思春,趁着那批出宫宫女的名单还没有正式定下来,不如把你的名字也添上去,好让你出去找个丈夫嫁了!”

  青梨忙摇摇头,“不行,我现在还不能出宫,我要等咱们娘娘当了皇后,生了太子,一切都顺顺利利再离开。我答应过贤太妃娘娘好好保护娘娘的。”

  葡萄听她这么一说,也点点头:“对,我们的年纪都不大,等娘娘一切都顺顺利利了再离开。”

  宫女们对边境的情况不太了解,兰亭让女史给她们详细说了那边的情况,再将刘祯的话传出去,不少宫女都心动了,竟然有近四百人同意嫁给边境的将士们,大部分则是出宫投奔亲人,剩下极少一部分人则愿意留在宫中。

  宫里一下子少了一千多名宫女,各处的人手就有些不够用。兰亭与刘祯商量过后,并没有再重新采选宫女。而是精简人手,将皇宫里无人居住的宫室锁起来,每间空宫室只派两人看守,家具摆设登记造册,锁进库房,再将原本的人手调到其他宫殿使用。

  这样一来节省了不少开支,贵妃的贤名传了出去。

  精简调配人手很容易引发矛盾,好在刘祯的嫔妃少,太妃们都很低调,倒没遇到找事的。当然太后不在此列。

  当初贤太妃就与兰亭重点说过,最重要是太后的寿安宫。兰亭也特地注意着寿安宫,尽量不让太后挑出麻烦来。

  寿安宫此次出了五名宫女,其中两名年过二十五岁,之前是太后身边得用的人。虽然兰亭重新给她调了五个宫女补上,但是她总觉得不是那么得用。新来的宫女不了解她的习惯,太后不免心里恼怒。

  这更加坚定了她想挑一个合乎自己心意的儿媳妇,于是吩咐寿安宫的何女官,让她去宫外传乐昌侯蒋家的千金、礼部侍郎于家的孙女儿、还翰林院史家的侄女进宫。

  这三家的闺女是太后从一群千金小姐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不但样貌好,学识好,而且脾气还好,哪一个做儿媳妇都是可以的,或者都可以入宫,其中一人为后,其余两人为妃。太后想的美滋滋的,可是去传话的人回来说,礼部侍郎家的孙女儿订婚了,史姑娘在相看人家,不好进宫来,而乐昌侯家的千金则是生病了。

  其实这三位人家也不是傻的,之前太后召了诰命夫人带着她们女儿进宫,名义上说着是陪伴太后,很少有人往其他的事情上想。于家与史家是读书人家,不肯做那外戚之流,知道太后的心思之后,立刻开始为家里的女孩子相看人家。

  乐昌侯家么,京城的破落户儿,跟以前的昌国公府差不多,他们家倒是希望有个女儿能进宫,蒋姑娘费尽心思地讨好太后,太后挺喜欢蒋姑娘。有一次蒋姑娘从太后宫里出来,让青梨带去含德殿说了说话,这往后蒋姑娘就乖巧了许多。

  这一整日太后处处不顺心,刘祯与兰亭晚上过去给她请安时,根本不跟兰亭说话,只拉着刘祯说话,话里话外,让他雨露均沾、为皇家开枝散叶。兰亭不以为意,低着头百无聊赖看着自己新涂的指甲。

  刘祯舍不得兰亭受委屈,于是让她先回去。等她走后,太后的脸色就不太好看,“看来让她给我请个安都是委屈她了。”

  刘祯的脸色当即比太后还难看,“母后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来污蔑兰亭的名声?她从来没有对您不敬,您年纪大了,闲来读读佛经,与那些太妃们说说话打打牌也使得,只朕的内闱之事不必管了。”

  本朝皇子满了七岁就要搬出后宫,太后与这个儿子关系并不亲密,她甚至有些怕这个儿子。待刘祯登基后,对太后孝顺,对高家也不错,太后渐渐就觉得自己能拿捏住儿子了,言语就不似以往那边小心谨慎。

  见刘祯语气带着厉色,她更加生气,当即就说:“罢了罢了,年纪大了就是惹人嫌弃,哀家累了,皇上回去吧。”

  刘祯脸色铁青地站起来。高珍珠端茶进来,正好听到母子两的说话,吓得浑身颤抖。

  太后喊道:“珍珠,送皇上出去吧。”

  高珍珠把托盘交给侍女,跟在刘祯身后送他出门,小声解释:“皇上,太后娘娘她不是那个意思,您别跟她生气,我会劝劝她。”

  刘祯叹气,对这个表妹倒不好摆脸色,道:“辛苦你了,你劝劝太后,有些事情不能插手,她年纪大了,该颐养天年、修身养性。”

  “是。”高珍珠福了福身,目送刘祯远去。

  太后遣了屋里服侍的人,偷偷地垂泪。高珍珠走进去劝她,跟着她一起哭泣。太后泣道:“我也知道不聋不哑不做阿翁,可是皇上他没有子嗣,我不能不管啊。他一味的偏宠卫氏,其他妃子都不放在眼里,什么时候才能有孩儿?”

  高珍珠道:“先帝的孝期才过去没几个月,也许贵妃再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喜信了。”

  “要有的话早有了,”太后道,“先帝没死时,也没见她有孕,她们林家的女人,天生子嗣缘分浅。”

  贤妃年轻的时候多受先帝宠爱啊,硬是一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卫氏的母亲也只生了她一个,太后就觉得卫氏肯定是像她的母亲与姨母一样。

  “男人啊,都容易被女人迷了心窍。我只是想为皇上挑了一个合适的皇后,皇上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高珍珠却觉得皇上很不错,他能这样一心一意待贵妃,这样的男子才是值得托付的人,哪像她的父亲,一朝富贵,立刻就将自己的妻子丢到了九霄云外,以后自己的丈夫也一定要找一个一心一意待自己的人。

  第二日,崔氏过来给太后请安,才走到寿安宫的院子里,素日相熟的一个宫女笑道:“康妃娘娘,您今日来晚了一些,平妃娘娘已经过来了。”

  崔氏的丫头给了她一个荷包,那宫女笑的更开心了,小声说:“平妃与太后在屋里说话呢,好像在说什么贵妃与贤太妃之类的,奴婢去倒茶听到了一些。”

  崔氏笑道:“多谢你啦。”

  她带着侍女进去,很明显的发现太后对待江氏更亲热了,甚至还留江氏用了午膳。

  接着宫里就出了一件事情。起因了先帝给太后托梦了,说什么永陵孤寂苦寒,太后于感念先帝,于是决定让那些没有生育子嗣的太妃去给先帝守陵。

  这个消息在后宫传开了。平心而论,守陵不是什么好差事,比不上宫里锦衣玉食。太妃们当然不想要被送去守陵,纷纷去找门路,有些人去寿安宫讨好太后,更多的人则去了福宜斋找贤太妃。

  兰亭敏锐地感觉到太后此时的动作完全是在针对贤太妃,更准确的说是针对她卫兰亭,贤太妃受了她的连累。

  什么先帝托梦啊,先帝只宠幸过太后一次,平时太后根本没机会见到先帝,说不定连太后长什么样子都忘了,怎么可能托梦,给谁托梦都不会给太后托梦。

  第61章

  兰亭去福宜斋见贤太妃时, 她神色却很淡然, 道:“前朝也有为曾生育子嗣的嫔妃在皇帝过世后被送到皇陵守陵的, 还有人甚至因此殉葬。”

  “真有这见鬼的人殉, 我就是自杀也不会入宫。”兰亭恨声道,“太后实在欺人太甚,当年姨母你待她宽和, 甚至几次在丽妃面前为她解围,她就算是针对我也不该将你牵扯进去。”

  贤太妃道:“你把女人想的太简单了,她固然是因为针对你,其实也有其他的原因。”

  “其他原因?”兰亭不解地问。

  “出于女人的嫉妒罢了。”贤太妃苦笑道。

  先帝在世时,太后不过是小小的充仪,即使还有个太子生母的身份,可太子都自身难保。而贤妃、丽妃是皇帝宠爱的嫔妃,掌管后宫大权,一朝身份转换,太后未尝没有其他的想法。

  兰亭也明白了,她想起了往来于寿安宫那些态度谦卑的太妃们。

  贤太妃道:“当日我对于她来说高高在上, 如今身份转换,我确实不该拿乔作势,同其他太妃们一道去侍奉她, 想来也没有今日的事情。”

  兰亭气坏了,“这不就是小人乍富的暴发模样么?”

  她更气的是太后说出让太妃去守陵的事情是在太庙祭拜时说出来的。这种场合刘祯要是驳回去,少不了要落个不孝的名声,更何况本朝的太宗皇帝的嫔妃后来就送去守陵, 有旧例在,所以太后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