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天佑[清穿]_51





  “太子有所不知,七弟这人…”胤禛面上露出一丝苦笑,似乎有些无奈,但是察觉到自己话中不妥,便摇了摇头。

  “怎么?”太子落下一子,捧着茶杯看着胤禛,“自家兄弟,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胤祐性子向来跳脱,”胤禛叹气,“我与他向来交好,可是仍旧不放心他那耿直的性子,真不知道他以后办差事若是出了差错怎么办?”说完,在白子旁落下了自己的黑子,紧随其后,但是却又留有余地。

  “七弟的性子的确是爽直,”太子按下一粒白子,力道重了重,眉梢微皱,看来这个七弟的确不堪大用,也罢,拉到自己身边就行,总比放到老大那边要好。

  此事便就这样揭过,胤禛看了眼太子微皱的眉头,慢慢放下心来。

  只是此事后,大皇子势力渐渐偃旗息鼓,朝堂上的天平渐渐朝太子倾斜。

  康熙三十三年春,后宫变动,不过各宫主子仍旧面上仍旧安分守己,没人想给自己找麻烦,然后便是五阿哥大婚,到礼部办差,在一起学习的人,只剩下了七阿哥与八阿哥。

  戴佳氏晋为成妃后,帝王并没有多加宠爱,倒是大宴小宴上的位置有了变动,好在成妃一如往日的沉默寡言,安分守己,其他几位妃子对她倒也是客客气气。

  时光流逝,很快便到了康熙三十四年,胤祐身子也渐渐长开,身高体健,面貌英俊,举止有度,就连那小小的毛病也在这举止间显得微不足道,端得是一个翩翩少年郎,前提是这位七阿哥别开口说话。

  后宫众人皆知,七阿哥为人温和,待上有礼,待下亲和,早早便跟学着四阿哥在户部做事,只是此人性子稍显耿直,即使在万岁爷面前也是有什么说什么,说得好听些是性子直爽,说得不好听便是脑子里少了几道弯。

  一个不擅心计的阿哥虽说与帝位无缘,但是也仍旧是送入女子入宫选秀的那些满蒙贵族看好的对象,此位阿哥身份不低,日后不是郡王便是亲王,家里的女儿嫁给他,那也是桩好事。

  于是康熙三十四年大选,不曾有嫡福晋的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3便是各宫娘娘为自家亲戚盯着的香馍馍。

  当然,某个悠闲的在自己住所练字习画的人是不知道的,倒是另一个人忧心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我进来了!!!!!我居然进来了!!我以为今晚进不来了!!!

  1这里与历史是不同的,历史上的戴佳氏与王氏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晋位为成妃与密嫔,而这里的佟佳氏是四四养母佟佳氏的妹妹,历史上晋位为贵妃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九年,当时晋位的还有八八的生母良氏。至于十三的生母章佳氏,历史上是死后才追封为妃,雍正继位后才追封为皇贵妃的。另外圣旨内容神马的,意思到了就行,至于言辞神马的,我也就是一废材。

  2清朝规矩是一后,一皇贵妃,两贵妃,四妃,但是此时没有皇后皇贵妃,在妃位以上的人数是有空缺的。比如说康熙五十七年的时候,有七个活着的妃,但是没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位也缺一个,所以我就猜想,这里有五个妃也是能行的。

  3此时九阿哥已经十三岁多,在清朝已经能指婚了。比如说历史上的四四,与乌喇那拉氏成婚的时候才十三岁多来着。我为了让小七长大点与四四发展jq,所以往后延了两年。

  咳咳,大体情况就是这样,各位爱好清史的童鞋请无视我扇个翅膀吧~(^_^)~

  34、倒霉的小七

  戴佳氏晋位为妃后,胤祐的身份在几位皇子中便水涨船高,至少九阿哥之流在见到他时,不会再露出直白的不尊敬。

  胤祐有时候觉得很奇怪,九阿哥这种骄傲的人,怎么就会和八阿哥结党了,难道是因为八阿哥有着一张格外亲和的笑脸么?他看了眼镜中的自己,自己这张脸在几个兄弟里面,也不算是太难看吧?

  “主子,有消息说,万岁爷准备把和硕额附的女儿指给八阿哥,这事儿据说还是宜妃促成的呢,”福多端着热茶递到胤祐手上,心里隐隐有些替自家主子担忧,可是作为奴才,却又不敢越了自己身份。

  “明尚的女儿?”胤祐挑眉,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开口,“这些事情与我们无关,替爷更衣,爷去四哥府上溜溜。”

  “嗻,”福多就知道自家主子对这些事儿不上心,只好在心里暗自叹气,一边为自家主子更衣。

  出了宫门,胤祐觉得自己全身轻松,如今他不必日日去学堂,出入宫也方便许多,他本人实际上对工部的事情更感兴趣,只是瞧着近一年大阿哥渐渐抬头的趋势,他也只好跟着康熙的意思走,别的心思,还是好好掩着。

  坐在轿子里,胤祐眯眼养神,想起近来八阿哥与大阿哥在一起的那些动作,不由得揉了揉眉心,自从前两年大阿哥因为在自己身上吃了亏,明面上也没有找自己麻烦。惠妃如今也不甚受康熙宠爱,加之康熙打压大阿哥的势头,很少到惠妃那里去,自家额娘如今与惠妃位等,惠妃也不会在这当头闹出事来。

  章佳氏近年身子虚弱,虽为贵妃,但是后宫之事却很少插手,真正管事的却是佟佳贵妃,宜妃,德妃与荣妃,自家额娘深居简出,能不多话就绝对开口,倒是免了许多麻烦。

  如今他们娘俩立场鲜明,麻烦自是少了。

  只是他心里既是欣喜,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安,历史若是拐了弯,是不是代表以后的事情还有变数?想到这,他眼神暗沉,他与胤禛相处十多年,自然明白胤禛有多适合那个位置。

  大阿哥有勇无谋,太子虽说很有才华与一些治国之能,但是对民生了解不足,三阿哥更是不提,八阿哥心计有余,但是却少了一份上位者的大气,他可以做能臣,但是却不一定能做明君。胤禛这几年在户部做得很好,而且心里装着百姓,这样一个人,是最适合那个位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