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章(2 / 2)


  你递了书信,看的人还不是太子妃?难不成还能在里边夹层纸给她,叫太子妃吃醋?这些,她当然是不敢说的,只与他道:“算了,你也过不了多久就回的,就是悄悄给我递个信,都要费上许多周折……”

  李治招手,将王福来叫近来,与他吩咐道:“我在行宫着侍卫带信回来,你去门口亲迎,届时另有私信交予你孙娘娘。”

  王福来做事上,大体李治还是很信任的,何况这般隐蔽的。此时一听李治另有吩咐,慌忙应声称是,待他再反应过来应道的是什么,一阵愕然……

  “如此不就行了?”李治心下得意,对着孙茗笑起来。

  孙茗见了两个乳娘抱着阿宝阿福,就拉着李治迎上去,一人一手将闺女接过。

  李治是直接一手抱起阿宝逗着玩,知道他没理由地偏爱阿宝一些,孙茗自己就伸手抱了阿福。

  阿福原是被那马氏抱着的,递给孙茗后,也没与楼氏那般乖觉,递了孩子就往后退,惹得孙茗蹙眉。

  抱着孩子扭身与李治一块儿往屋子里进去,如今那小床就搁在屋子里的床榻一侧。

  孙茗也打算好了,等李治出行去了翠微宫,她索性将孩子日夜都安置在这里,除了一日几顿喂奶。把孩子放眼皮底下才叫她放心。

  “等我回来,就再偏殿修葺两间屋子,专门做她们的闺房。若不是侧间给你做了浴池,倒很适合给她们安排。”李治开始设想起来女儿的闺房来。

  等阿宝阿福大起来,自然要有独立的院子,但如今这样小,可以在身边多放几年。

  “倒时再看看吧,现在还小,不要想得太远。”

  李治这太子再做不久都要升级了,光修葺这小小的太子府有什么意思?

  ……

  第二日,李治在孙茗还没起床前,就已点了府里三十余侍卫,侯在太极宫宫门口,待日中之前,宫中侍卫鱼贯而出,后面更有数十辆马车相随。

  ☆、第49章 肆拾玖

  终南山是道教的发祥地。

  李唐向来信奉道教,虽然后期李世民颇为仰重佛门,但说到底,仍是很仰赖道教文化的,尤其后来因为炼丹给予他消褪了痛苦。

  李世民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到如今已有数年了。早前还不觉得,如今越家年迈,他知道,自己体内到底有多虚弱。

  从见到天竺贡上来的仙丹的一瞬间,他两眼放光地看着……这是他最后一把救命稻草了!即使连太医都不敢说出他的病情,可是,或许还有路可寻?

  任你这个帝王年轻时候有多意气风发,但人终有一死。这话,放在以前,他定能坦荡荡地说出来,可如今,他已年迈……

  李世民顾不得满朝的纷纷议论,依然下放旨意。他要去仙都,去往福地,或有一线生机……

  没错,李世民把最后的愿望都寄托在了道士炼丹上了。

  终南山建有唐朝著名的行宫之一“翠微宫”。

  翠微宫曾是工部尚书阎立本奉李世民的命令所建,终在两年前建设而成。在旁设有太子别宫,李治就安顿在别宫内的安喜殿。

  这次因考虑到圣人的身体状况,宫内几乎把太医署连带太医都给搬空了,常年服侍李世民的妃子也各自都备上了物什,纷纷跟着搬入翠微宫。

  李治实际上并未在李世民跟前侍疾,不过是远远地落在队伍后边。直到皇帝驾辇进入笼山,他直接往西边金华们,入了太子别宫。

  跟随他一道来的,都是常年在他书房侍候的内侍李士,其余侍卫三十余人,只是独缺了侍女。这却也不怕,行宫里也有安排宫婢,只是没有太极宫那么挑那般细则而已。

  内侍原本倒是想寻两个美貌的,来贴身服侍李治,奈何,宫人大体都是一般姿色,显然没有太极宫中挑选宫女那般严苛,就是太子府上的宫人,与这些个比起来,都似云泥之别了。

  等李治刚刚安顿好,在安喜殿睡了个晌觉。

  许是前阵子累很了,这一角睡得极沉,模模糊糊间做了许多梦,醒了却记不真切。张开眼,习惯性地拿手往内侧去捞,却捞了个空,这才恍然,不是在自个儿的府中了,身边也没有阿吟……

  “殿下,可是要起了?”一声轻吟的唤声在榻侧询问起来。

  李治一侧过脸,就能看到宫装侍婢矮着身问……这如果在太子府,是决计不可能的。

  孙茗从他进了屋子起,就不招人服侍的,一应都是她自己动手。累地李治也逐渐习惯了起时自己着了衣,再叫人进来。像这样的一睁开眼,就有侍婢侯在一边的情况,几乎没有过。

  愣了愣才回过神,李治还是没有完全醒神过来,一边“嗯”了一声,一边被服侍着坐起了身。

  扶他的宫婢靠得极近,几乎还能闻到她身上芬芳的花香味儿,身子娇娇软软地,叫他又想起阿吟来——抖得将人推开,见那宫婢红着脸,低着头看着地面,李治捏了捏鼻梁骨,道:“下去吧,不用你服侍了。”

  那宫婢瞬间刷地白了脸色,抖成筛糠似地跪下:“殿,殿下……可是婢子做错了什么?”

  李士早就侯在门边,闻言就令招了两个内侍,不过片刻功夫,就将她带下去。李士跟着看她眼神已是称不上善意,简直胡闹,伺候得不好是你的错,还有胆子问殿下?!

  连李治也没料到,不过半日功夫,就已经极不习惯了。之前一醒来,都有孙茗在身边,哪怕她只是躺在床榻并没有醒来……

  “我这里不用她们服侍,只把屋子打理好就行了。”李治与李士道。有些事,早已经习惯了,就不喜欢有人在一边碍眼。

  那原本门边还站着两个侍婢,闻言也有眼色地俱躬身退了出去。

  此时天还亮着,他起了身,就伏在案上,提笔准备写封家书,先报个平安。而李士研了磨就退走了,整个安喜殿就剩下李治一人。

  天色渐暗,到了用膳的时辰,李士在屋子外侯着李治,正想着要不要进去询问一声,因是知道李治此刻忙着,恐不喜他自作主张,所以犹豫间,就不敢开了口。

  又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就见他自己开了门出来,手上还有两封书信。

  “这一封带家信带回去报平安,”指着上边那封与他道,见他躬身称是,又指着下边这封厚的:“这一封,单独交给王福来。”

  李士俱都应了,持着两封书信就告退,寻了拎得清的侍卫待命。

  殿下才不会给一个奴婢写这么厚的信呢,交给王福来,想必是托他转交给府里最为得宠的孙娘娘罢?刚才他就立时想到了,呵~

  接过书信的侍卫快马加鞭三日,总算到了长安。

  一脚迈入太子府,就让门房寻了大总管来,只消片刻,王福来匆匆踏至,悄然接过其中一个信奉藏入袖中,这才拿着正经地家信前去禀报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