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章(1 / 2)





  今天一起床,明显感觉到空气微有凉爽之意,虽然黄色艳丽也好看,但类似红色这样的她也极爱。天气稍稍有点转凉了,她就更喜欢穿暖色系的衣衫了。

  换了衣衫,又梳妆完了,在让花蕊去把司制房的人传进来。

  反正是李治说的做衣裳,不做白不做……她便是这般肤浅的女人,喜欢满匣子的珠宝,喜欢精致艳丽的妆容,也更爱各种款式花俏又华丽的衣衫。

  司制房被圣人钦点,不敢怠慢,当即就遣了人去万寿殿,虽然知道贵妃起得晚,却宁可多候一时半刻,也不敢叫贵人等上一会儿。

  来的是绿笙,因是贵妃亲自点的她来服侍,到如今也算是托了贵妃的福,将她女官之位给升至司制典记,算是司制房的管事。

  别处也罢了,凡是来万寿殿的,绿笙定要亲自过来的。

  迈进屋子的时候,孙茗刚刚走到堂屋,见了绿笙,也笑着把人招至身边,也不问衣衫料子,倒先询问起她所赐的料子来:“那匹蜀锦可是好用?有其他要用的再与我说,与花枝花蕊说也可以。”

  绿笙不过是投桃报李,为孙茗绣了方绢帕,极是好看,秀的仕女活灵活现的,便是两辈子如她也没见过,所以赐了她贡缎,又怕她不肯受,就只赠了一匹,又叫她空时再为她绣一张来。

  知道贵妃并不在意那贡缎,她只屈了屈身,含笑地点头:“娘娘所赐,自然只有好的。今日我来与娘娘推荐衣衫来,先叫丫头们量一量。”

  说着,上来四个小丫头,将她团团围了起来,拿着尺量的、拿笔记的,好一阵忙活。

  见丫头们收了手中的物事,又叫她们去偏殿给公主量身去,叫阿宝阿福一道制几身衣裳来。

  绿笙也亲自托了本画册子与她看起来。

  孙茗瞧着册子上的衣衫确实比以前制衣的时候看到的还要好看些,暗叹衣裳果然过时地快,不过这个绿笙眼光也确实不错,一直走在潮流的尖端。

  “我看后边几身似乎胸线拉得极低,似有不妥。”只是衣裳的款式做成倒显得还更好看妩媚一些……

  绿笙探头看了一眼,见是交颈襦衫,款式微露肩头,胸口处一抹极低的裹胸,与她道:“这种款式民间并不流行,也不适用。但是宫中娘娘们都越来越喜欢这类,且贵夫人娘子们身着衣衫领子也的确越来越低。”

  孙茗点头,虽然她也极爱,但是这种款式稍微大胆了些,在宫中也并不流行。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错过,就索性一并做了来:“就这样的款式,先做两身来瞧瞧,与我之前挑的几身,一并做来。”

  见绿笙点头,又补了一句:“我挑的其中几个高腰襦裙装,一样的款式一样的料子,为公主们也各置一身来。”

  凭着李治一句话,她索性就狠狠地给他放放血,反正花的也不是她的钱!

  绿笙早就知道贵妃的喜好,这样与公主们穿母子装也不是第一次了,只一句吩咐,立时就了然地点头称是。

  待为阿宝阿福量身的小丫头们又过来回禀以后,绿笙也准备告退。就在孙茗笑着将要把人遣下去的时候,距她极近的绿笙飞快地低声提了一句:“近日,徐婕妤常令司制房比着娘娘的衣衫款式来做。”

  因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穿衣风格自然也大不一样,就像后世有人喜欢日系风,有人喜欢韩风,有人喜欢欧美风,在唐朝也如是。唐朝衣衫种类繁多,同样个类别的衣裳,就有许多种穿法和搭配的不同的配饰和发型,甚至还会装了假发。所以徐婕妤托司制房做的衣裳,作为司制典记的绿笙,一眼就给瞧出来了。

  绿笙的这句话极轻,不是孙茗耳朵尖,许是也没能马上听清楚,见她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绿笙知道贵妃定是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了,就从善如流地告退了。

  绿笙带着小丫头们退避出去,孙茗还在想着徐婉这是要做什么……

  她仿照她的模样打扮,其实并非一次两次了。所以她发现之后,风格大几经变换,也凭借贵妃的身份,更是在公众场合打扮地极为艳丽,就是要压她一头!

  徐婉就是再聪敏,容貌上的先天不足尚且没有办法弥补。若只是简单地小清新风格,或许还有她一条路可走,但是像这种明艳奢华的妆容,她根本就毫无镇压之力,除非她有如萧淑妃那般绝美的容貌。

  只是如今一看,她像是仍不死心呢……

  真是有趣!

  ☆、第83章 捌拾叁

  于徐婉来说,被追封为贤妃的阿姐徐惠唯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掩着小心思入宫去见当时还只是充容的阿姐。

  太极宫气魄宏伟,阿姐的寝殿也是花团锦簇,她怎么看都觉得,太极宫中是无一不好的。

  阿姐凭着才情入宫,极得太宗皇帝的爱重。她也只当阿姐才是最该懂她的人,就将七夕节,偶尔得见太子殿下的事于阿姐说了……只是,阿姐听后,不但没如她想的那般同意为她说项,还当场下了脸色与她瞧。

  阿姐只说了一句话:“婉婉,宫外没有你想得那般差,宫中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好。”

  徐婉至今都没有明了,阿姐为何不肯为她打算。

  再后来,她入了太子府,就再未能见到阿姐。只是过了这许久,她见到的,却是阿姐那张犹如睡梦中的容颜。

  但她始终没有料到,竟是被王皇后一语成谶,说阿姐肯成全她,愿意为她铺路……只是,代价实在太大了。

  她还没来得及问阿姐当日之语所言何意,但她最后给她留下的,无非只是白绢黑字,一行魏碑小楷。

  将手中的绢布收了收,问了水墨,新制的成衣是否已经送来。

  ……

  隔了几日,正逢下元节。

  下元节也是传统的节日,它的来历与道教有关,在农历十月十五。

  唐朝历来信奉道教,只是太宗皇帝又同时对佛教也极为推崇。但就算如此,传统的节日还是照样慎之。在民间也有信奉道教的人家,在自家屋门外竖起天杆,杆上悬挂黄旗,到了夜间,杆顶挂上三盏天灯。

  历史上的中国地大物博,但逢改朝换代,总有破坏历史文物、建筑及文化的事,时有发生。像这个下元节便是一桩,在民国时候被废,后世的人根本已经无人知道还有这么个节日。

  根据历法来看,下元节这日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月亮节,这天的月亮也格外地圆。

  按照传统,白日里的时候,李治也与百官一同行祭祀事宜,修斋设醮、享祭祖先。

  类这等重要场合,以王皇后带头,孙茗身为贵妃,无论如何也是需要装样的,与妃嫔一众,在宫中祭坛恭恭敬敬地忙活了一个早晨。

  孙茗自来就是个懒性子,像今日起个大早的,她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过了,待前头事毕,被花枝搀着上了辇,给抬回万寿殿后,只觉得浑身泛酸。

  花枝搀着她下了辇落了地,见她浑身重力都似乎靠在她身上,就知道娘娘定是累极,忙问道:“婢子使人去给娘娘备膳罢,再叫两个小丫头与娘娘捶肩捶腿?”

  孙茗却没想到一处,只是忽然想起才问道:“我有多久没有练习骑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