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节(2 / 2)


  她话一脱口便有些后悔,她是废后,后来还能怎么样,不过就是悲惨的死去,和冷宫中的那些不知名的妃嫔一般。

  小菁轻轻擦掉眼泪,缓缓说道:“后来顺治帝看破红尘,想要出家,却被群臣反对,更被皇太后阻拦,他最终沾染天花,郁郁而终。死前,他曾经下了两道密旨,一道,便是在他死后,将静妃秘密送出宫,送她回草原,不过不得回科尔沁部,从此只能隐姓埋名做个普通人,另一道,是给自己的儿子玄烨,嘱咐玄烨善待孟古青的侄女,他的第二任科尔沁皇后。”

  “你说什么?孟古青竟然能离开皇宫,回到草原?”靳木桐惊讶道。

  “嗯,这件事瞒着当时的皇太后进行,静妃在宫中失宠多年,早就避开众人耳目幽居深宫,假称她死了,或是干脆失踪,根本无人问津。就连她那个亲姑母,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康熙帝登基以后,前朝的宫妃都纷纷移居寿康宫,可宫中却再也没有静妃这个人了。”小菁说道。

  靳木桐简直觉得难以置信:“这是真的么?孟古青真的能被送回草原?”

  小菁点点头。

  那时,紫禁城已经换了主人,八岁的玄烨登基,昔日顺治的嫔妃纷纷移居寿康宫中,宫人们也都纷纷换了主子伺候。

  过去伺候静妃的侍女阿菁被安排到寿康宫伺候孝惠章皇后,也就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

  这天夜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女人,来到寿康宫后院,跟阿菁见面。

  “公主!”阿菁见到来人,轻声惊呼。

  孟古青将食指放在唇边:“你小声点,我不能被人发现,今天来是跟你道别,这些年,你跟着我受罪了,这些银子是我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留给你在宫里防身。”

  阿菁:“不不,我不能要,公主,你这是……要去哪啊?今天最后一批太妃们移宫,我也没看见你。”

  孟古青笑了笑:“太妃?我连他皇后都不屑当,当什么太妃,这座宫殿已经困住我太久了,我要离开了。”

  阿菁微微一愣:“离开……”

  身为曾经大清国的皇后,竟然还能离开?

  “好了,阿菁,你以后好好跟着她,她性子软,不会为难你的。”孟古青交代完这句,转身便要离开。

  阿菁愣在原地,这才回过神来:“公主,之前那个宫灯,你虽砸碎了,可我将它的碎片收集起来,你……还要看看吗?”

  孟古青的身影一顿,说道:“不了,我如今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东西。它对我来说,再没那么重要。”

  小菁说到这里看着靳木桐:“我想,她说的应该是自由吧。”

  靳木桐点点头:“真没想到,孟古青最终能回到草原,无论她回去以后过得如何,的确也比一生困在宫中好得多。”

  靳木桐想起之前检查的时候,木器修复组的同事说曾经有康熙年间的工匠试图修复这盏宫灯,却最终失败,便好奇问道:“小菁,康熙年间为什么会有工匠修复你呢?”

  小菁想了想:“我一直被阿菁藏着,有一天被孝康章皇后发现了,阿菁原本以为她看见前废后的旧物,会发火,没想到却让内务府拿去尝试修复,只可惜我碎的太厉害了,才没能被修复。”

  孝康章皇后,孟古青的侄女,在她离开以后还能善待她的旧物,也是个心慈之人。

  靳木桐在百度上查到过,孝康章皇后虽被顺治冷落,没有亲生骨肉,却待玄烨很好,成为大清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康熙也非常孝敬这位母后皇太后。

  而曾经的废后孟古青,却无论在史书还是宫廷记载中再没了痕迹,她最后究竟怎样,去了哪里,无人知晓。

  如今,只留下了这一盏刻着囍字的宫灯,在跟人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第109章

  小菁又说道:“是阿菁救了我, 她已经成为碎片的我捡了回来,让我有栖身之所, 所以我给自己起名叫小菁。后来,内务府虽没有将我修好,却因为母后皇太后嘱咐过,所以他们将我小心收在了库房,这才让我能保存到现在。”

  靳木桐听完小菁的故事,也十分感慨, 真没想到, 一盏宫灯的背后, 竟然藏着这么多故事。

  废后孟古青的遭遇,顺治帝的心魔, 侍女小菁, 甚至那个默默无闻,二十岁就当上了太后的博尔济吉特氏,仿佛一个个鲜活的人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谢谢你小菁, 告诉我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心愿吗?”靳木桐问道。

  小菁摇想了想:“我已经在阴暗的角落里待了几百年了, 当初,我站在紫禁城宫殿的屋檐下,看着一切的发生, 虽也改变不了什么, 可我毕竟是故事的亲历者, 如今我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被修复好, 能重新被挂在长春宫的屋檐下, 重新点亮一方地砖,仅此而已。”

  靳木桐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尽力完成你的心愿的。”

  小菁终于微微笑了:“你可真是个善心的女孩。”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靳木桐便将清洗之后的宫灯碎片一点点的拼接起来。当然,她也不能只修这一件古董,木器组如今除了负责倦勤斋剩下的修复工作之外,还要接手刚刚开启的养心殿修缮项目。

  所以只有靳木桐和潘志承主要负责宫灯的修复。

  靳木桐修复小菁的同时,还修复了另外三件宫灯,分别是鱼形宫灯、五彩琉璃宫灯和蓝色玻璃宫灯。

  有些宫灯的灯身,主要材料是玻璃,那便要跟镶嵌组的合作拼接,毕竟木器组对于玻璃制品的拼接技术掌握不如镶嵌组。

  靳木桐在跟镶嵌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到原来除了用胶粘贴之外,还要给玻璃的内壁涂上明胶,这样玻璃内壁上的彩绘图颜料才不会脱落。

  之后,靳木桐还修复了一些以陶瓷比如珐琅彩为材质的宫灯,这让潘志承对她刮目相看。

  文物修复师,往往为了精益求精,通常只学一门手艺,偶尔换组也会考虑相近的两组,像靳木桐这样,从陶瓷到书画再到木器的,的确十分少见。

  而且从她拼接手上这个顺治时期的喜字宫灯来看,她对木器修复的掌握也十分娴熟了,陶瓷修复更是得心应手,难怪纪教授对她另眼相看收为徒弟。

  修复小菁还剩下最后一个步骤,清理糟朽的吊穗。

  其实这一批宫灯各有各的问题,可基本上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那便是宫灯下方的丝质吊穗都有所缺失或者已经糟朽。

  这些年来,各修复组从来没有对这些宫灯进行过修复,所以如何处理这缺失糟朽的吊穗成了一大问题。

  靳木桐跟潘志承想了不少办法,也请了丝织品修复小组的同事过来协助一同修复这些吊穗。

  只可惜,无论怎么小心清理,最终也只能保留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吊穗必须从宫外找。

  靳木桐跟潘志承翻阅了清宫档案,得知原先制作宫灯的匠人由内务府造办处管理,专门为宫灯设了灯库,而这些匠人就住在东华门外的一条胡同里,如今这条胡同虽然已经没有灯笼匠人了,这个地名却保留下来,依旧叫做灯笼库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