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三十一章 返航(2 / 2)

“是,艇长。”

“只要外套。”

“是。”

年轻地萨沙挤过通道去指挥舱拿衣服----从俘虏身上拔下来的军装还堆在指挥舱,拿过来烘干明天给他们套上。

既然抓了俘虏,就要有个抓了俘虏地样子----押着两个穿着红海军制服的人上码头,别人还会以为潜艇出了什么事!?再说在潜艇基地能看到德军俘虏可不多见,那样在码头出现一下还能鼓鼓士气,特别是对基地的同志来说。

当然,马里涅斯科也有私心:古罗马都有凯旋之师的献俘仪式,这次巡航虽然草草收场,但着么说也算是次胜利。同志们都有点小小的虚荣心,支队里各艇间的私下较劲也是公开的秘密,就让艇员们露露脸----上次狼狈而回已经让别人对C-1号多了点闲话,说行家就是行家,没了贝格同志就是不一样。

C-1号是树大招风,别人都看着呢!

11月9日夜19时,电力所剩不多,马里涅斯科决定上浮海面。

“上浮,潜望镜深度。”

马里涅斯科升起潜望镜,看到外面天色已经整个黑了下来,有点模糊,因为海面上正在下大雪。

安全,“一组值班人员准备,上浮水面。正在下雪。轮机舱准备,上浮后两车二分之一。我们已经进入伊尔贝海峡,即将进入里加海,注意观察。”

黑黝黝的潜艇在潜水柜中的海水被高压空气挤出的轰鸣声中浮上海面,一打开舱盖就是一股冰冷的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舱来,指挥舱内所有人精神一震。

轮到值班的航海长叶利谢耶夫第一个登上舰桥,裹紧了雨衣的头套----海面上黑漆漆一边,漫天大雪遮盖了一切。

用袖子擦了擦舰桥上的防水压罗盘,拿手电一照,潜艇航向没有大的偏差。这会就应该要进入伊贝尔海峡,正北八九海里外就是萨雷马岛的加瑟尔韦角。

这时四名值班观察员都已经上舰桥,但视野只有个200米,“航向060,双车二分之

柴油机轰然启动,北边的加瑟尔韦角以南有几个小岛和岩石礁,还是稍微远离些保险,虽然有伤员,但潜艇航速还是要保守些留有余量,变得出现意外。

两个小时后雪渐渐变小,最后终于停了,但天空中还是看不到一丝星光。根据马里涅斯科的计算,这会潜艇距离爱沙尼亚本土海岸(萨雷马岛也属于爱沙尼亚)已经不远,,但因为能见度的原因还看不到海岸。这一带海岸居民点很少,没灯光。

“双车四分之一,注意观察。”马里涅斯科半小时前替下了航海长,要把航速降下来,前面就是狭窄的苏尔海峡。

“艇长,发现灯光,正前方。应该是韦尔特苏的灯塔。”

那是正前方一处微微的亮光,随着距离的接近,舰桥上的人已经能看到黑乎乎的海岸。

“往左五度,双车保持四分之一,我们就要通过苏尔海峡。”

这时驻守苏尔海峡的红海军岸炮部队观察哨也已经发现C-1号的航行灯,部队各就各位,岸防炮按照规定向潜艇瞄准,并打出识别型号。

信号兵用灯光回复,海峡观察哨回答:“一路平安!”

为什么是“一路平安”而不是常用的“一路顺风”?因为这里是苏尔海峡,顺风并不一定是好事,平安最重要。过了苏尔海峡就是由萨雷马、穆胡、西乌马和沃尔姆西四个大岛包围的复杂海域,海面上有多处小型岛屿岛。过了这一片宽度20海里的复杂水域就是穆胡海峡----如果不是雪停了,马里涅斯科会等到天亮才进苏尔海峡。

21点30分,潜艇终于穿越穆胡海峡重新进入波罗的海,能见度也高了不少。“航向080,双车四分之三。”

潜艇加速转向,前面就将进入芬兰湾,塔林港就在六十五海里外,但进港可能需要等到明天----有防潜网和雷区,按照规定潜艇进港也要等到天亮后。

这会艇内一半的水兵已经在睡觉,另外一部分都在值班---明天他们就能回到母港,接受胜利返航的潜艇才能享受的欢迎仪式。

“给塔林发报,我们明天上午8时30分进港,让情报处的同志派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