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零五章 柏林上空的苏维埃雄鹰B(2 / 2)


空中的云系也在增加,下方浓云密布,40分钟后,根据仪表判断编队已经抵达东普鲁士同立陶宛边界。

“伙计们,可以下降高度了,我们回家!”

编队缓缓降低高度至3500米,氧气也基本上用光了——能够看到前方下边点点的爆炸,显然战线上正在炮击。

“鹰巢,鹰巢,我是夜鹰1号,我们已经抵达加尔格日代以北20公里位置,即将降落!”

连续呼叫了两次,耳机中终于听到机场的声音:“你好,夜鹰,跑道已经为你们点亮,欢迎凯旋!”

听得出塔台一片欢腾,空袭柏林能够安全返航是件值得庆祝的事!

半个多小时之后,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2号会议室里参加统帅部会议的林俊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空军委员会打来的。

斯大林的参谋军官将电话机交给林俊,报告听得林俊神情越来越高兴。

因为副统帅似乎接到了一个重要电话,会议就算暂停一会,大家和斯大林同志一样,抽烟的抽烟,想喝水的让服务人员递杯热水过来。

“确认了吗?”林俊对着电话问。

“是的,元帅同志。我们的情报部门还截获了柏林电台的广播,说柏林有空袭,没有具体介绍,但已经能够确认飞行员们的行动是真实而成功的。”

“好的,关于飞行员的某些涉及冒险的问题,我认为不需要太严格,中央会处理。”

林俊这样说,远在立陶宛的卡莫津等人就不用担心挨处分了:要是知道元帅的态度,飞行员们会更加高兴,就等着获得勋章吧!

电话打了有个两三分钟时间才挂下,林俊转身看到烟雾缭绕,斯大林叼着大烟斗和加里宁等几位正看向自己,倒是伏洛希洛夫那几个高级军官没什么好奇心。

“斯大林同志,我刚得到消息,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轰炸柏林的远程战斗机部队已经全部安全返航。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派出了8架米格3,携带炸弹突袭柏林。参与任务的飞行员同志们发扬了大无畏的精神,采取了一个近乎疯狂、但出乎法西斯意料的攻击方式,从50米超低空突进柏林中心区,扫射了菩提树下大街中心城区,还轰炸了勃兰登堡门和法西斯的国会大厦!”

所有人一开始就像听平常的汇报,而说到中端,加里宁都不自觉的两手握到了一块,最后伏洛希洛夫低声、但很有力的说了句:“gan得好!”

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夜间从50米高度穿越柏林中心区需要多大的勇气、多么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莫斯科一样,柏林、第三帝国的中心,这防空力量就不用说有多严密了!

轰炸勃兰登堡门和帝国国会大厦,这意义非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能意识到其中包含的价值——不指望炸死希特勒或gan掉德国哪个重要人物,而是政治影响!

扫射了菩提树下大街,这对德国人的打击和刺激比扔下几枚炸弹还要厉害!

“该给他们勋章!普伦雅科夫同志,这能与你们34年救援切柳斯金号的英勇行为相提并论。”斯大林停顿了一下“同样是8名飞行员、8名英勇无畏的飞行员。我提议,集体授予他们苏联英雄称号!”

斯大林很高兴,也很郑重,甚至对林俊汇报的回应用了“普伦雅科夫同志”,而刚才会议中还一直是“安德烈”。

不用说,全票通过!

(今天感冒越来越严重,就3000了,明天爆一爆。对本书一开始的一个因为资料不全而描写出来的人物和情景做一下说明:当然,这下面的内容不在三千基本字数之内的,正文已经超三千了。因为结构原因,对前面的内容也不再改动了,就在这里指出,因为当时并不了解“切柳斯金号”的船长是谁,对事件细节也不是非常了解。

kao百度是不行的,呵呵。

“切柳斯金号”遇险时真正的船长是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沃罗宁。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沃罗宁,苏联破冰船队船长、探险家。1890年出生。1928年曾参加营救诺贝尔探险队。1932年任“西比里亚科夫号”船长;1933年任刚由丹麦为苏联建造的“切柳斯金号”轮船船长。

1933年,苏联科学院院士奥-施密特设计了一项充满冒险成份的庞大计划:准备组织一次从苏联西部的摩尔曼斯克穿过北方海路到达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规模北极探险和考察活动。

破冰船在航行期间,全体船员和科考队员(多数是资深科学家)在沃罗宁的指挥下,克服了艰难险阻,与大自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但当时的海上装备毕竟较差,科技水平较低,轮船在航行途中,于1934年2月13日在楚科奇海被浮冰撞碎,不能继续航行。这时轮船距离海岸约20公里。当地的渔民闻讯后立即赶来营救,他们把部分患病的科学家安置在渔村,多数人员则只能留在漂冰上安营扎寨,最后在莫斯科派来的飞机救助下,考察队才得以拖险。

弗拉基米尔1946-1947年任“光荣号”捕鲸船的指挥。1946-1950年间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同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