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你也会有人嫉妒第121节(1 / 2)





  半分钟后,姜禹问:“有灵感了?”

  他是了解她的习惯的,除非灵感爆棚,否则一定二十四小时开机。

  萧绮:“嗯,发几张给你看看。”

  设计图很快发了过去,姜禹也回复的很快:“日常向,复古风,群体偏年轻。这是喜禾的转型路线?”

  萧绮:“下至十五六岁,上到四十+的时髦精,我认为都可以,年龄区间要比之昀宽。”

  姜禹:“嗯,这样的设计,面料选取一定更精细,售价不会便宜。”

  萧绮:“面向中产阶级及以上人群,四位数到五位数,这个定位更方便名人带货。等做起来,拉动的也不只是销量,反正运营权在你手里,你还可以做平替系列,不管消费者怎么选,钱都会流向一个地方。”

  这个问题萧绮早就想过了,设计师都希望做出热门服装,却不希望看到山寨和高仿,然而现实就是,越热门的品牌山寨高仿就越多,防是防不住的。

  既然防不住,那还不如推出平替,平价的和高价的都是我做的,消费者不管怎么买,都会在我这里买。

  作为商家,没必要将自己架在金字塔尖上,只赚少数有钱人的钱,下沉市场也可以走一走。

  就好像平替大户zara,无论是借鉴、抄袭,它都一把抓,而且保证消费者能用三位数的价格,穿到五位数品牌的同类单品。

  版型和面料就不要强求了,毕竟专业打版师一个细节调整就价值千金,平替穿的就是一种心气儿,一种追求美的权利,一种潮流情趣。

  而zara这种品牌的存在,威胁的不是大牌,因为它们的消费群体不会产生交集,大概率不会互相抢客户,它威胁的是那些做高仿和山寨的小作坊——同样是三位数,同样是平替,消费者会更愿意买有品牌的成衣,这就是一种消费心理认可。

  喜禾现在需要的是尽快打开知名度,占据潮流,到时候一定会出现仿品,与其那样,倒还不如将做平替的机会留给姜禹。

  仿品再快,也不如同一家公司出的平替快,推出时间还可以灵活掌握,前者带货一圈,刚火起来,后者就跟着上市。要将上流和下沉市场一起占领,时机很重要。

  萧绮又补了一句:“对了,你不是要做2c模式吗,畅销的单品,可以在改动之后融入到模式里。”

  姜禹笑问:“这么玩,你就不怕你的设计烂大街?”

  萧绮:“真要是能流行到‘烂大街’的地步,那也是一种肯定。站在有钱人的角度,他们消费的是奥斯卡.德拉伦塔的天蓝色,而在普通人的角度,他们消费的是从众审美和潮流趋势。前者负责引领、展示,后者负责推广、走量,各有各的分工,都是商业社会金字塔的一部分。”

  从众心理这方面,日韩消费群体是最明显的,他们的年轻人穿着几乎都差不多,颜色选取也高度吻合,形成了所谓的日风和韩风。

  而在国内,表面上看差异性更为突出,各种风格杂糅在一起,就像网络上各种声音交织一样,每个人都极尽可能地表达自己,追求“不同”,在潮牌街上也经常能看到奇装异服的个体。

  可事实上,这依然是一种从众消费,只不过“从”的是自己所在小圈子的审美肯定。

  或者这么说,市场更包容了,审美更多元了,从另一面也反映出消费者越来越需要肯定的心理,肯定他的穿搭就是对眼光和审美,甚至是性格的肯定。

  就着这个话题,萧绮和姜禹聊了好一会儿。

  两人都提出一些意见,它们碰撞到一起,不仅局限在设计上,还有市场和营销策略。

  萧绮趁机提出想要同期推出穿搭体验店的想法,这就跟直播展示穿搭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更落地,没有滤镜和特效,可以第一时间触摸到材质质地。

  体验店的店员也不需要以推销为主任务,她们宣传的就是穿搭概念,让品牌给体验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有助于拓展品牌文化。

  事实上,在体验店这一步就能筛选出谁是目标用户,大多数人只是来试穿,有少量人群试穿满意了会直接买走。消费客户会直接进入品牌评级,以后可以优先到店试穿,内部预购。

  最主要的是,这批优先购买消费者,大概率都是很喜欢晒单品的人群,她们是第一批拥有者,心理上会有一种优势,这就更利于网络宣传。

  不过在前期,品牌转型有难度,一时还无法扭转刻板印象,就需要公司花钱聘请一些擅长穿搭的网红。

  造足声势,质量跟上,耐心等上一到两季,效果才会出来。

  话题进行到这里,姜禹提出一个问题:“一旦这样定位,首先就要关掉一批现有的实体店。”

  萧绮沉默几秒,接道:“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实体店的租约已经签了,钱也给了,要提前关门,损失的是品牌方。

  但没办法,喜禾的实体店有一半以上都不符合转型思路,尤其是一些老旧商场,他们已经认定了喜禾属于中年女性喜爱的品牌。还有一个非常不好听的用词,叫“大妈”。虽然它带有歧视色彩,但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

  如今萧绮的做法,就等于让品牌“回春”二十岁,在观念和印象上的扭转是最难的。

  姜禹:“你不心疼就好。”

  萧绮:“不心疼。”

  姜禹“嗯”了声,又道:“要聊的细节很多,这样吧,明天你有时间吗,咱们先讨论出一个模型。”

  萧绮不说话了。

  姜禹等了片刻,问:“怎么?”

  萧绮说:“这毕竟是公事,我想还是正式一点,我这边先让市场和营销出一个企划书,这样会更直观一点,也省得姜总大材小用啊。”

  堂堂一个总裁,为了一个刚收了运营权,未来还生死未卜的小品牌亲力亲为,不值当,实在是不值当。

  半晌过去,姜禹只回了两个字:“也好。”

  萧绮发了个谄媚的表情给他。

  不想姜禹却问:“明天你有事?”

  萧绮快速打了个字:“嗯。”

  他的嗅觉真是跟狗一样。

  几秒的间隙,姜禹回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