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十年代翻身记第27节(1 / 2)





  程楠道:“妈妈说附属中学是重点中学,要求高,我成绩其实还可以,要真特别差,就算交借读费,人家学校也不肯。这样的话,家里就得给我买这里户口了,买一个户口最便宜都要花一两万,我的天哪。”

  所以……这是省钱了?

  新学期开始,程宝菱正式成为一名初中生。附属中学初一年级一共有七个班,程宝菱分在了五班,程楠去了二班。

  程宝菱依旧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一个,按照身高,她再一次坐到了老师眼皮子底下的第一排,班委选举,她被老师选为学习委员。

  班里的同学大部分是从附属小学直升上来的,很多同学之间都相互认识。他们对她十分好奇,“你连跳了三级啊,真厉害!”

  程宝菱谦虚,“我家里有姐姐,平时跟着她们读书,就学了一些高年级知识,其实没多厉害。”

  大部分同学都很友好,也有那种刺头看程宝菱十分不顺眼,皱着鼻子问:“你是乡下来的啊,我听说乡下来的人都很臭,还不爱干净。”

  程宝菱对这个男生有印象,他是之前与自己竞选学习委员的那个同学

  她笑眯眯道:“是吗,这是你听你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这么说的?”

  这年头,谁敢保证自己的祖宗三代都是城里人啊,自家腿上的泥都没洗干净就开始嫌弃乡下人了。

  同学中有不少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就是乡下人,小孩子聪明,一听就明白,立刻就有人说道:“周文斯,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城里人吗?”

  另一个人说:“还有外公、外婆呢,难道全部都是城里人,凭什么看不起乡下人?”

  说这个话的同学的妈妈就是乡下人,考大学进了城,她每年寒暑假还回乡下外婆家玩儿,乡下比城里好玩多了。

  “我们班主任黄老师就是从乡下来的,你敢不敢当着黄老师的面说这个话?”  周文斯同学被堵着说不出话来,堂堂男子汉眼里含着一泡泪水。

  第34章

  像周文斯这样嘴贱的人毕竟是少数, 九十年代,物质条件并不发达,除了个别人条件特别好,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家里条件差不多,几乎不存在什么攀比之心。

  加之程宝菱年纪小,圆脸笑眼,看着就更显小了,一口普通话说得比她们还标准(这个拜上辈子程宝菱在北方读大学所赐), 同学们大多把她当妹妹看,而且还是个不娇气的妹妹。

  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好, 得老师看重而自得;该干的值日活从来不偷懒, 不叫苦叫累;说话温声细语,不会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更加没有好学生对待成绩差的学生那种趾高气扬, 总之,程宝菱同学在班里的人设和人缘都是十分好。

  程楠因为担心妹妹年纪小被人欺负,课间时分总是过来找她,找了几回, 发现妹妹忙着呢, 有小伙伴结伴去上厕所,或者在上午第二节 课下后飞快地跑去学校小卖部买零食填肚子。

  放学回家路上,程宝菱身后还跟着一个小跟屁虫儿,她的女同桌朱涵同学。

  学校里现在流行用各色颜色的彩色塑料细绳编织手链,程宝菱手巧, 将上辈子编过的那些花样样式编出来, 在女同学中广受好评。

  朱涵同学是手链狂热爱好者,跟着程宝菱学习, 程宝菱指点她,“你可以编的时候串一些彩色玻璃珠子,小铃铛之类进去。”

  朱涵一拍脑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她住在附属中学教师家属院,跟程家同路,到步行街一左一右分开。  “程宝菱,拜拜,我们明天见!”

  朱涵蹦蹦跳跳地走了,程楠在旁边听她们说了一路,她拍拍妹妹的肩膀,“城里的女孩子跟我们乡下不一样,我本来还担心你受欺负呢。”

  程宝菱道:“其实没什么不同,乡下有乡下好玩的,城里嘛,确实见识多一些,可大家都是十来岁的小姑娘,她们的心思很好猜啦。”

  程楠:“你难道就不是十岁的小姑娘?”

  程宝菱愣了愣,“我当然也是。”

  前世她是母亲,很了解小女孩的心思。

  好像自从她重生回来,她就极少再想起女儿。事情已无法改变,她希望女儿在未知的世界过得好,但她更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母亲、妻子,抑或是儿媳,跟这三个身份比起来,程宝菱更愿意做自己,做一个有独立身份的人,而不是某人的某某。

  姐妹俩回到家,在柜台钱收银的陈芳边忙活,边跟小姐俩打招呼,“放学啦!”

  “是啊,陈阿姨。”

  “你们妈妈在屋里。”陈芳说。

  程宝菱随口问道:“我大姐呢?”  “哦,珍秀跟同学约着去图书馆了。”

  程楠跟小区里的几个孩子约好了放学后去打球,她问妹妹要不要一起去,程宝菱摇头,程楠当即垮下书包和水壶,嬉笑道:“那我就不进了,你帮我拿进去。”

  没等程宝菱说话,飞快地跑远了。

  程宝菱算是伪儿童,有时候不自觉以大人的角度揣测孩子的心思,程楠就是真正的小孩子,天真无邪,住哪儿都能跟附近的小孩子打成一片,她才是真正人缘好的孩子王。

  程宝菱放下书包,进了妈妈房间,床上堆放着好一大叠钞票!

  有零有整,厚厚的一沓,何佩瑜一手计算器,一手笔,一边按计算器,一边在账本上记录,见女儿回来,笑道:“妈妈在算账呢!”

  程宝菱走过去,双手搂着她的脖子,低头跟她一起看账本,账本记得很零碎,乍一看,很乱,再仔细看,乱中有序,红色笔记录的是开支,黑色笔记录的是收入,每周都有一个结算。

  看来自家妈妈挺有规划条理,程宝菱学过一些统计,她自告奋勇,“妈妈把账本交给我,给我几天时间,我将最近半年的收支及卤味的卖出情况做一个统计表,倒时候你看账本就会更直观,咱们那些东西卖得好,那些卖得不好。”

  何佩瑜笑道:“好啊。”

  虽然账本上未必记载完善,但何佩瑜作为小卤味店的老板娘,对于每日的流水开支及卤味卖出的情况心里都有数,不过孩子既然有心,交给她也不错,还能培养她对金钱的管理能力。

  何佩瑜让女儿先看账本,她把床上的钱装进包里,“明天去存银行。”

  正在装钱时,陈

  芳走进来,“何姐,有个人找你,他说他们是开餐馆的,问能不能合作?”

  何佩瑜意识到这个一个重要的生意渠道,连忙站起来,“行,我这就去。”